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设,2015年获批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中心下设智能建造、数字孪生交通基础设施检测与仿真、地下工程科学与新能源、BIM、材料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建筑材料、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等10个实验室。同时,中心设有学生创新工作室,科普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基地,拥有实验面积4160m²,设备总值5500万元,是集教学实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验中心。中心目前承担全校及学院5个专业、10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依托学生创新工作室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软硬件支持。近年来,依托中心科普基地建设,面向青少年开展了丰富的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活动。
中心设主任1名,专职副主任1名,分实验室主任9名;拥有实验教师31人,专职实验管理人员13人。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具备功能明确和管理有序的组织体系及架构。
中心坚持实施“实验教学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单位,近年来牵头编写了《智能建造概论》、《土木工程智能实验教程》、《高校土木类实验室安全教程》、《智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土木工程测量》等系列智能化教材;同时,与大湾区龙头企业共同开展实验教学合作,挂牌了校企联合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等,依托中心近年来获得含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竞赛国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特等奖等50余项专业学科创新奖项,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依托中心校企联合基地建设,近年来主编广东省、深圳市地方标准5部,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0余部;发表教学、科研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牵头获得含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学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一等奖等在内的省级、全国一级学会科技奖励10余项;相关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及堰筑段隧道、黄茅海超级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国际机场卫星厅等60余项重大标志性工程中应用,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建筑业协会年度十大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